來源:好伙伴 發布時間:2025-03-12 16:57:56
閱讀量:477
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2024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意見主要通過深化改革,打破區域和行業壁壘,促進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同融合,促進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效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重要舉措。為此,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共同研究制定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以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五個領域的實施方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4年,全國全社會物流成本共降低約4000億元,其中運輸成本降低2800億元,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與此同時,交通運輸部還從調整運輸結構、強化樞紐功能、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三方面重點發力。如今,鐵路貨物周轉量增長超過30%,水路貨物周轉量增長了40%,集裝箱鐵水聯運貨物量保持年增速在15%以上。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將抓細落實各項舉措,今年努力在推進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上、在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上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全面深入開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
把點上突破與面上提升更好結合起來,加力深化改革開放。比如,深入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深入開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降低各領域、各環節的不合理成本。出臺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同時,加快推動解決拖欠賬款等問題。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深入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
去年,中央財政專門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家電等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效果很好,受到了廣泛歡迎。今年,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大力提振消費,財政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我們將統籌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統籌優化供給與擴大需求,統籌提振消費與改善民生,統籌激發當前消費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研究制定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政策舉措,實打實支持提振消費。
將加大對地方的獎補力度,引導地方提升消費環境,優化消費供給。一方面,深入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有效發揮政策效用。另一方面,今年中央財政新增安排補助資金,帶動地方加大投入,支持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更多消費新熱點;同時,開展國際化消費城市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王志賢:深化發展“一單制”“一箱制”讓物流更暢通
深化“一單制”“一箱制”發展,是暢通物流“筋絡”的關鍵。過去5年,與遼寧港口集團合作緊密的地中海航運,已在遼港集團陸續開通地中海西、越泰、印尼等多條外貿航線,并相繼推出沈陽—大連、長春—大連等5個覆蓋東北主要節點城市、以大連港為海陸銜接樞紐的海鐵聯運“一單制”產品。
遼寧港口集團利用東北地區發達的鐵路網絡,以中歐班列和海鐵聯運為紐帶,逐步構建起以大連為樞紐、東至日韓、西抵歐洲、南至東南亞的東北海陸大通道。2024年,遼港集團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11.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一單制”“一箱制”模式開展的業務。然而,目前多式聯運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經調研發現,各種運輸方式仍應用單一運輸方式的法律法規,多式聯運提單的物權屬性尚未得到清晰界定;不同運輸方式在貨類品名、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差異顯著,極大影響了轉運效率;鐵路、港口、航運企業等主體間的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尚不發達。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完善立法保障、統一標準規范、加快信息互聯共享,培育供應鏈金融等相關服務創新,加快推動“一單制”“一箱制”高標準高質量發展;以信息流暢通帶動物流暢通,促進物流全鏈條降本提質增效。
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工商聯副主席、山東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物流企業要主動適應變化,積極應用數字化系統
近年來,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抓手,許多物流企業在轉型中茁壯成長。
建議物流企業要主動適應變化,積極應用數字化系統,扶持平臺企業和數字化服務商,打通行業信息壁壘,實現信息共享;以物流園區數字化發展為出發點,整合、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智慧化技術裝備應用,開展物流企業標準體系建設,建設和引進數字物流專業人才隊伍,實現物流行業的整體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商務廳廳長楊淼:期待國家出臺更多政策,支持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
中歐班列(西安)自古都西安啟程,穩健馳騁十二載。3月3日,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在西安國際港站,X8151次中歐班列緩緩駛出,一路向西開往德國杜伊斯堡,標志著中歐班列(西安)今年以來開行量突破600列。
目前,西安國際港站已開通18條國際運輸干線,連接國內26條集結線路,實現了亞歐主要貨源地全覆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也逐步邁入嶄新階段,成為全國向西開放的“黃金通道”。不沿邊、不靠海的陜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聚力打好外貿拓展硬仗,向世界展現開放發展新姿態。
期待國家出臺更多政策,中央和地方加強聯動,支持西安等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助力國內國際物流提效率降成本,讓更多優質商品走出國門,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標準和法規
隨著智駕端到端與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的持續進步,智駕技術正在加速演進,自動駕駛已具備堅實的技術儲備與商業化基礎。同時,無人物流車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然而,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放開對自動駕駛的限制,且地方立法和管理未實現統一。自動駕駛系統準入無足夠技術標準做支撐,未發揮引領作用,無人物流車也缺乏相應的標準和法規支撐。
因此,朱華榮建議,加快完善我國自動駕駛系統立法結合我國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建議建立責任認定機制,對不同等級和形態的自動駕駛車輛明確責權力。具體包括:根據不同駕駛自動化等級分配相應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根據自動駕駛不同的應用形態對不同主體分類配置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建立自動駕駛車輛的登記、變更、注銷、安全檢驗、號牌管理等修訂。同時,建立完善自動駕駛保險體系、構建多元監管格局。
此外,朱華榮建議,統一無人物流車相關技術標準和法規。他指出,無人物流車在法規和標準上應該是一套體系,可通過不同條款和等級等去約束。建議推動出臺相關的標準,同步對車輛的各環節進行規范,確保無人物流運輸車的合規上路,建立無人物流運輸車的準入機制,對申請上路的企業和產品明確準入準則,加強資質審核,并建立責任追溯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空鐵“兩網融合”的步子能邁得更大一點
目前,空鐵聯運目前已全面覆蓋了北上廣深、蘭州、沈陽、石家莊、成都、寧波、揚州、南昌、揭陽等50個航空樞紐城市,服務延伸至周邊1087個縣市火車站點,為旅客提供春秋航班與高鐵之間的雙向聯運產品。目前我國高鐵站和樞紐機場分開建設,導致樞紐機場與通達高鐵的城市連接能力削弱,不利于國際樞紐打造。有些地區的鐵路“機場站”未設在鐵路干線上,僅能輻射本地客源。
因此,我建議將加強空鐵“兩網融合”納入國家“十五五”發展規劃,綜合考慮政治、經濟、人口、產業等因素,使兩網乃至多網客流高效“集疏運”,形成相互支撐合力,打造具備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交通樞紐,尤其樞紐城市,盡可能“多站合一”。想要真正實現空鐵聯運,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作出統一規劃。目前,交通運輸部已經開啟相關工作,希望未來兩網協同一致的“步子”能邁得更大一點。
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集團總經理丁士啟: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資源戰略合作
當前,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競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消費國,鋰、鈷、銅等新能源礦產對外依存度超70%,且進口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亞、智利等少數國家,供應鏈脆弱性顯著。若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預計未來,戰略資源供給風險將持續增加。
對此,丁士啟建議推動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在資源、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中國資源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在丁士啟看來,日本在境外資源獲取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其采取“政府+企業+市場”的模式,即由政府在政策層面進行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并提供技術與資金,市場則通過實際的資源交易與合作帶動項目的運作。
建議國家層面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資源勘查、礦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框架,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方式,推動包括能源、礦產資源、交通、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張樹新: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企業深入融入全球產業格局
作為一條連接中國西部與世界的重要物流和經濟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目前是中國連接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陸海新通道。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地區的企業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格局。過去,西部內陸的汽車出口到東盟國家,面臨運輸時間長、物流成本高等難題。現在,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一輛新能源汽車從重慶運到東盟國家,相比傳統運輸路徑,運輸時間可以減少15-20天,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他表示,2024年,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的汽車及相關散件達到3.5萬標箱,同比增長25%。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助力西部地區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一個縮影。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 科學預測低空經濟未來發展規模
新增通航企業145家、通用機場26個,新增實名登記無人機110.3萬架……這些數字背后折射出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去年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重慶為“長江蔬菜島”開通常態化無人機郵路,全程往返不到45分鐘;浙江開通跨省低空載人航線,海寧人可在家門口坐直升機去上海浦東……
目前各地發展低空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但要防止“現在一哄而上,將來一哄而散”的現象發生。對于低空經濟市場前景進行科學預測非常重要,這將決定我們采取的技術路線和戰略實施步驟。把市場規模預測得過大,不利于政府和企業科學決策。
過去十幾年來,我國在綜合交通運輸領域投資巨大,是全世界唯一在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和地鐵領域同時高速發展的國家,除了山區和海島等特殊地區,用低空交通來補盲其他運輸方式通達性的需求相對較小,且低空飛行器的安全保障難度比汽車要大得多。因此,要充分考慮我國綜合交通全面發展對于未來市場的影響,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市場是根本,要科學預測低空經濟的市場前景,2030年產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比較有可實現性。